晨光穿透百叶窗时,总习惯从书架抽一本书——或许是泛黄的国学经典,或许是刚拆封的侦探小说......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章检君邀请您一起看看检察干警们都在看哪些书。
请看检察人的私藏书单
01
第一检察部 黄恺 推介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书籍推荐理由
《乡土中国》以独特视角剖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逻辑。费孝通提出“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分别:乡土社会依靠伦理纲常、人情网络构建“礼俗法系”,书中揭示“无讼”文化如何让长老调解替代法庭审判,道德义务凌驾于法律权利,形成“无法而治”的治理传统。这种文化基因至今仍深刻影响基层法治实践。
02
第二检察部 钟琳 推介
《看得见的正义》
作者:陈瑞华
在《看得见的正义》一书中,陈瑞华教授以“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经典法律格言为切入点,用鲜活案例与通俗论述,深入探讨非法证据排除、审判公开等议题,打破“重结果轻过程”的认知惯性,揭示了程序正义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03
第三检察部 熊素素 推介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作者:【英】理查德·萨斯坎德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进展到新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时代已然到来。萨斯坎德为迷茫的法律人们提供了简明、易读、令人深思的指引,他对于数字时代法律行业正在发生的剧变给出了专业的分析,对法律这一行业的未来进行明确预言,指明了如何借势取胜的具体策略。该书分为法律市场的剧变、新图景、年轻法律人的前景这三大部分,无论是从事哪种法律职业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04
第四检察部 张怡 推介
《法治的细节》
作者:罗翔
罗翔教授通过辛普森案、电车难题等经典案例,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思考。书中既有对司法程序局限性的剖析,也探讨了法律与道德间的复杂张力,引导读者在常识与专业之间寻找平衡点。全书以随笔形式串联起法理思辨与人文关怀,既有“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哲学追问,也有对个体如何成为“法治之光”的真诚期许。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既可作为法学新生的启蒙读物,也能为公众理解法治精神提供多元视角,堪称法律与人文交织的思想录。
05
办公室 陈延 推介
《正义的回响》
作者:陈碧
《正义的回响》是中国政法大学陈碧教授撰写的法律随笔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每个个案的判决都是法理、事理与情理的平衡。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法条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桩个案中得到回响。陈碧教授结合近几年的热点案件,尤其是女性权益相关的热点案件,剖析案件判决中的法制与情理的考量,在讲究逻辑与理性之上,关注民众的常情常感,感受法律的公正与温度。
读一本好书,守一份初心。这个春天,愿你我在油墨香中保持清醒,在故事里看见人间百态,以书为舟,以笔为楫,在浩瀚无垠的文海里,做永远“在路上”的追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