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栏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看得清清楚楚,万一被人拿去用了可怎么办?”2025年7月,章贡区检察院在开展普法宣传时,一位村民的担忧,让该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关注到村务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问题。如今,在检察机关推动下,相关单位正全力整改,为村民个人信息筑牢安全屏障。
走访揪问题:公示栏成“信息暴露点”
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对辖区村(居)“三务”公开栏信息公示情况调查后发现,部分村委会在公示低保名单、涉农补贴等事项时,为图“直观透明”,直接将相关村民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等敏感信息予以公开,未采取任何遮挡、部分隐藏等安全保护措施,涉及敏感信息上千条。该做法虽意在保障村民知情权,但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处于“裸奔”状态,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精准诈骗、人身骚扰等重大风险,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025年8月,该院依法进行公益诉讼调查。
座谈磋商:按下整改“加速键”
为高效解决问题,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章贡区检察院组织召开了公益诉讼磋商会。会上,检察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详细解读了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要求,并在会后依法向相关单位送达磋商意见书,要求其立即督促案涉村委会整改,对已发布的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同时对已公开的政务信息、村(居)务信息开展全面倒查整改,确保村务公开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既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又要守护好大家的信息安全。
整改进行时:安全与透明“两手抓”
-整改后-
目前,相关单位正全面推进整改工作,对辖区内所有村务公示栏进行逐一排查清理。下一步,章贡区检察院将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常态化开展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让村务公开既“晒”出透明度,又“锁”住安全感。